米兰体育- 米兰体育官方网站- 世界杯指定投注平台2025年10期|联合国的未来:青年与多边主义的重生
2025-11-19米兰体育官方网站,米兰体育平台网址,米兰体育官网链接,米兰体育app下载网址,米兰,米兰体育,米兰集团,米兰体育官网,米兰体育app,米兰体育网页版,米兰真人,米兰电子,米兰棋牌,米兰体育APP,米兰体育下载,米兰体育APP下载,米兰百家乐,米兰体育注册,米兰体育平台,米兰体育登录,米兰体育靠谱吗,米兰平台,米兰比賽,米兰买球
联合国作为最具普遍性、权威性和代表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一直以来是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事务的重要平台。然而,“全球南方”在全球治理方面的代表性却严重不足:安理会的5个常任理事国有4个是发达国家,150多个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秘书处任高级职位的人员占比不足40%。“代表性赤字”是“全球南方”在全球治理决策中话语权低弱的重要原因。此外,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谈判、治理规则与标准制定等方面体系性能力的不足,也导致了各种政策、计划与资源分配等无法公平公正地反映发展中国家的政治诉求与发展利益。近年来,“全球南方”开始思考不同形式的应对方法,包括创立各种新型国际或区域组织,探讨既能满足“全球南方”诉求,也能更好发挥“全球南方”作用的全球治理新范式。
一方面,我们要看到,80年来,联合国为人类的和平、安全与发展作出了系统性贡献,是人类有史以来最重要的共同财富。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在单边主义、民族主义及逆全球化趋势甚嚣尘上的关键历史节点,对联合国在全球治理中核心作用的信心绝不能动摇。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只有改革、与时俱进,联合国才能适应世界格局变化的需求。但无论采取何种举措,国际社会首先须达成三个基本共识:一是认可联合国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的历史性贡献与取得的成就;二是意识到即便二战后未发起建立联合国,今天也必定会有人登高一呼,呼吁创立类似联合国的全球性政府间国际组织;三是认同联合国的任何改革,都必须是为加强而不是削弱这一机制,成员国需要承诺继续赋权其为全球治理的核心机制。这是历史与现实的必然选择。
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及粮食危机等既是当前全球共同关注的现实问题,也是今后数代人必须不断付出的长期行动。青年是气候危机的直接受害者,也将是最有力的解决者。青年对国际热点问题更加敏感,也更有兴趣倾注热情、采取行动。近年来涌现出不少有效的模式。例如,成立于2007年的中国青年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网络(CYCAN),是中国首个专注于青年气候行动的NGO,其致力于推动青年参与气候政策倡导、低碳校园和社区实践。CYCAN曾发起国际青年能源与气候变化峰会、参与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等国际交流。此外,CYCAN还推动了许多独具特色的项目,如实施“2030零碳校园”项目,通过碳核算、减排行动推动高校碳中和。又如,清华大学等世界知名高校于2019年共同成立了世界大学气候变化联盟(GAUC),还专门设立联盟首席青年官,推动高校间的交流合作。GAUC于2022年推出首个针对青年气候领导力的培训项目,并发展了“Climate X(气候变化协同)”全球系列行动。这一行动既为青年学员提供国际舞台,也帮助他们将所学带入社区和公众视野。4年来,“Climate X”吸引了来自79个国家、500多所高校的2000余名青年参与培训。
青年的行动往往能更好地对标SDGs,解决现实中的具体问题。例如,在探讨关于智慧农业与可持续发展以及乡村振兴问题时,中国农业科学院一位青年科学家的思路让人眼前一亮。这位青年科学家提出了粮食安全的“三藏战略(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民)”,显示出青年对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思考。笔者最近作为主讲嘉宾在上海交通大学举办的河南省乡村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培训班观察到,200多位学员清一色是年轻的中小民营农民企业家。他们关心的问题主要涉及几个方面: 一是外国中小农民企业家如何推动可持续发展——这涉及政策、机制与技术方面的问题;二是中国中小企业“出海”需要哪些经验积累——这关乎国际视野与全球化问题;三是农民企业家带动小农致富的经验可通过什么途径与世界分享;四是未来的农业前景何在?中国又能对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作出哪些贡献?窥斑见豹,中国青年农民企业家的国际化思维及长远战略思考令人印象深刻,他们对联合国改革的关注及对未来发展方案的贡献潜能不可小觑。
青年具有积极向上与乐观向善的基本特质。中国的改革开放扩大了他们的视野,许多人更相信“多边主义”,是天然的多边主义支持者。通过正确的引导,他们会以实际行动,与全球发展趋势同频共振,在重塑多边主义与全球治理的改革中发挥重要作用。例如,中国自2022年以来,举办了四届世界青年发展论坛,累计吸引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1万名青年参加。聚焦SDGs的实现,他们通过各种提案、组织实践项目(减贫、生态环保、粮食安全、文化遗产、人工智能等)推动跨国合作,促进全球发展进步。中国青年志愿者“保护母亲河行动”也是较为典型的一个案例,该项目带动近6亿人次全方位参与生态修复,引起联合国有关机构的关注与支持,推动该行动的中方组织及负责人还获颁联合国“地球卫士奖”。
二是价值观驱动。青年是“全球化的一代”,他们通过社交媒体、跨境学习交流、青年联盟与项目合作等方式,接触并理解不同文化与思想,这些是课堂教育无法赋予的宝贵经历。他们在现实中感悟,并更倾向于超越“零和博弈”思维,认同“互尊、互利、开放、包容”的全球观。这一观念既与中国古老的“和合共生”理念相契合,也促使他们支持以“合作”而非“对抗”来解决问题的全球治理模式与伙伴关系方案。例如,全球杰出青年社区(Global Shapers Community)在15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400多个枢纽,组织18岁至27岁的青年成员,围绕环境、教育、包容性、技能发展等议题,开展本地化项目,以应对当地挑战,驱动积极变革。
发挥青年的参与积极性,增强联合国组织活力,重点在于“扩大才路”。一个直观的对比是:一个助理秘书长职位的经费预算,足以设置3个P2或P3级别的青年职位。消除人员冗余的一个有效办法是适当精减高阶职位,这不仅有助于实现更扁平的管理模式,也有利于设立更多青年职位,特别是在数字技术与人工智能应用方面。如此,既有益于改变联合国现有职员的知识结构,也是有效落实在2030年前,让青年特别是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职员(18岁-35岁)占比从目前的15%增加到30%目标的重要手段。然而,从联合国秘书长最近提出的UN80倡议初步方案来看,其人事改革现阶段更像是一场“改良运动”。方案设计者从实用主义出发,将关注重点放在“降本提效”“减少重复”“缩小冗余”等短期目标上。这样的改革思路,难以推动联合国系统性革新以应对全球大变局的需要。更令人担忧的是,一次本该具有历史意义的改革机遇,可能在执行中偏离初衷,甚至允许秘书处内部的“利益相关者”根据自身立场而非全局,单纯追求实现25%的经费及20%的职数削减的初始方案,这将极大削弱改革本应带来的积极影响。加之方案制定过程中缺乏充分的内部从下而上的磋商,特别是缺乏青年职员的参与机制,使得目前的方案难以获得系统内青年群体的全力支持,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青年参与改革重塑的积极性。
功能改革是联合国现代化转型的另一项重要指标。发挥当代青年的知识专长,设立“青年发展与创新基金”,专门招聘一批“青年科技顾问”,参与管理基金、遴选由发展中国家青年发起的可持续发展项目、帮助中小企业青年创新人才能力培训,是联合国提交有意义成果的重要方面。应重点聚焦科技发展前沿应用,如数字经济、AI技术、无人机技术以及互联网应用等,鼓励青年三创(创业、创造、创新),到农村支持乡村振兴。还可以考虑设立“青年科技特派员”机制,鼓励青年科学家与专业科技人员,为发展中国家农村青年推广转化科技创新成果,带动更多的青年参与南南合作项目的执行,如推动智慧农业、垂直农业、“一国一品”,以及利用互联网开展直播带货等,增加就业机会与农民的经济收入,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鼓励在不同地区举办不同领域的“全球青年创新峰会”,是拓展青年合作成果的优先机制。应总结联合国未来峰会及“未来峰会”青年圆桌会等活动的经验,建议每年邀请来自100个以上成员国的500-800名青年“种子”代表参加,展示他们的创新项目,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并在此基础上鼓励通过互联网结成“青年科技创新联盟”,形成常态化的交流机制,提升峰会效益。鉴于中国对青年议题的重视及对未来创新的兴趣,可以考虑主办类似的国际峰会并推进相关机制。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于2023年设立的“青年联络官”制度可以在“青年科技创新联盟”中发挥作用。建议在联合国各专门机构设立类似的“青年联络官”职位,聘任青年志愿者,负责联系青年群体,收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将之纳入联合国改革及国际组织发展战略、政策与计划的制定过程。
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推进,联合国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需要提上议事日程。为避免成为“恐龙”的诟病,联合国须及时推动内部管理与为成员国服务的全过程数字化与现代化。例如,传统外宣模式必须改变,可通过使用大数据、互联网、AI等技术,宣传“多边主义的必要性”与联合国的不可替代作用。青年可以起到提高效率和提升服务质量的桥梁纽带作用,让全世界更多的人,包括那些由于“傲慢偏见导致心智落后”的人,了解是联合国的“维和行动挽救了百万生命”,是“SDGs使极端贫困率下降了四分之一”等;通过社交媒体、短视频、游戏等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联合国的和平发展理念,让年轻人在游戏中学习可持续发展知识与技能。以中国的一项实践为例,友成企业家乡村发展基金会与波音公司合作,自2017年起共同开展“放飞梦想”航空科普教育项目,目前已覆盖全国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740所乡村学校,吸引21.9万名乡村学生参加航模活动。联合国可充分借鉴此类经验,建立类似的合作机制,组织青年与有能力的企业合作,从而有效提升联合国在全球青年中的影响力。
在历史的重要转折点上,谁抓住青年的心、获得青年的支持,谁就能成为历史的赢家——国家如此,国际组织亦然。当前,联合国已进入改革的关键时刻,尤其需要加强对新时期人才的战略投资。首先应在UN80倡议改革中评估联合国青年事务特使办公室,增强其实质性职能,使其真正成为联合国内协调青年事务的核心机制,发挥支持青年参与联合国改革的作用。同时,通过搭建合适平台、创新机制并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深化与各国政府或青年社会组织的协作,联合开展针对青年的多层次、系统性赋能计划,其内容应涵盖:唤醒全社会对于联合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使命与作用的认知;提升青年参与全球治理的意愿与国际胜任力;加强青年赴联合国任职所需能力的培训等。从而增强青年对多边主义理念的坚定信仰与执行能力,以此构成联合国改革中一项根本性的战略举措。
一段时间以来,中国在青年国际胜任力赋能方面,作出了一个示范:将国际胜任力培养纳入国家人才战略,三管齐下持续推进。一是部分高校通过设立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的交叉学科,系统化培养国际化人才;二是与国际组织的对口部门开展高层次复合型国际化人才短期培训项目;三是一些社会组织侧重面向青少年,通过举办暑期班和游学项目等普及多边主义知识,这些举措均取得了一定成效。未来的全球治理,希望在于青年。青年肩负着建设现代化国家、支持联合国推动多边主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及支持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伟大历史使命。为此,我们需要不断赋能青年,引导他们厚植家国情怀、勤奋笃学、夯实专业基础,鼓励其培养独立思考与批判性思维,增强创新意识和开拓勇气,学会尊重多元文化,提升跨文化沟通能力,锻炼团队协作能力与国际战略领导力。赋能青年,尤其要重视科技赋能。针对联合国系统不同机构的职能、使命、政策和目标,开展多场景训练。青年对AI技术有普遍的兴趣,要为他们创造条件、开放数据、开拓应用场景、构建创新生态,支持他们在参与国际多边事务、推动经济发展与社会变革的进程中打下坚实基础。帮助青年以积极姿态、崭新面貌和饱满活力参与联合国改革,引领联合国的管理创新与服务现代化,助力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在推动科技治理、AI向善及缩小数字与智能鸿沟等方面作出属于这一代人的贡献。


